当前位置:51书库>书库>玄幻奇幻>开局召唤李儒,权臣全麻了!> 第61章 科举开启,人才济济

第61章 科举开启,人才济济

  天刚蒙蒙亮,太极殿内,气氛已然凝重。

  丹墀两侧,文武百官垂首肃立,个个屏住了呼吸。

  “陛下驾到——”

  一声尖细的通传,撕裂了殿内的沉寂。

  群臣齐齐躬身。

  明黄龙袍,珠冠垂旒,李君亦脚步不疾不徐,登上御座。

  “臣等参见陛下,万岁万岁万万岁!”

  山呼海啸般的叩拜声,几乎要掀翻殿顶。

  李君亦虚抬右手:“众卿平身。”

  他的声音听不出什么情绪。

  徐达第一个站了出来,声音响亮:“陛下,三省六部官员的名单,已经拟好了,请您过目。”

  “呈上来。”

  小黄门赶紧将奏疏捧了过去。

  李君亦接过来,飞快地看了几眼,点了点头:“名单朕看过了,拟得不错。”

  “房玄龄,宣旨。”

  房玄龄应声上前,接过那卷明黄的圣旨,定了定神,这才朗声宣读:

  “奉天承运皇帝诏曰:大唐初立,法度纲纪必须明确,贤才也当提拔重用,以此稳固国本。”

  “现设立三省六部,各司其职如下:”

  “中书省,辅佐中枢决策。中书令,房玄龄。中书侍郎,魏清……”

  每念到一个名字,官员队列里就有些按捺不住的动静。

  有的人脸上乐开了花。

  有的人脸色却不大好看。

  还有些人,心里头七上八下的,不知道琢磨些什么。

  “尚书省,总管各项政务。尚书令,狄仁杰。尚书左丞,马周。尚书右丞,沈默……”

  “门下省,负责审核与驳回。侍中,姚广孝。黄门侍郎,岑文本……”

  三省的主官念完,房玄龄稍作停顿,然后开始念六部。

  “吏部尚书,刘文静。侍郎,王珪。”

  “户部尚书,和珅。侍郎,卢承庆。”

  “礼部尚书,孔颖达。侍郎,许敬宗。”

  “兵部尚书,徐达。侍郎,裴元庆。”

  “刑部尚书,狄仁杰,兼任。侍郎,张牵之。”

  “工部尚书,李春。侍郎,姚崇……”

  和珅混在人群中,脸上还是那副标准的和气生财笑,可他心里的算盘珠子,已经快崩飞了。

  户部尚书!

  这位置,简直是肥得流油啊!

  老天爷真是长眼了!

  他忍不住,偷偷往龙椅那边瞥了一眼。

  那位爷,就那么坐着,什么也没说,和珅却觉得后脖颈子嗖嗖冒凉气,刚才那些花花肠子,一下子全缩了回去。

  房玄龄的声音还在殿中继续:“九卿之职:奉常,杨文通。郎中令,张懋。卫尉,秦琼。太仆,王敬则。廷尉,李元芳。典客,马仲德。宗正,荀攸。治粟内史,周泰。少府,赵普达……”

  名单终于念完了。

  房玄龄合上圣旨,躬身退了回去。

  李君亦扫视阶下众臣,声音不高,却透着一股不容抗拒的力量:

  “这次调整朝廷结构,设立三省六部,就是要让各部门的权责更清晰,政务运转更顺畅。”

  “诸位,在其位,谋其政,不要让朕失望。”

  “臣等遵旨!定不负陛下重托,鞠躬尽瘁,死而后已!”

  群臣的声音再次在大殿中炸响。

  李君亦略微颔首:“朝堂官制,今天就算定下了。”

  他话音一顿,语气变了:“还有件事,朕已经琢磨了很久了。”

  大殿里一下子鸦雀无声。

  李君亦的表情严肃起来:“国家的大事,无非祭祀和打仗。”

  “咱们大唐能把七国都给平了,靠的是能打。”

  “可这么大的天下,想要长久太平,还得靠脑子,靠治理。”

  “所以,朕决定,重开科举!”

  “科举?!”

  这话一出来,底下立马嗡的一声炸了锅,议论声四起。

  “没错!就是科举!”

  李君亦的声音斩钉截铁,每个字都砸在地上。

  “三年一次大考。”

  “殿试、廷试、御试,分三等。”

  “不管你爹是谁,只看你肚子里有没有真货!朕要给大唐网罗天下所有的聪明人!”

  廷尉李元芳是个急性子,马上站了出来:“陛下,

上一章目录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