790-800

点在长安这个地方,而后皱眉,扭脸问李淳风,“去安定府上了?”

  李淳风眉心一跳,忙道:“是!臣……去了公主府上。臣老了,病体难以尽忠。公主跟孙道长常有消息往来,臣听闻孙道长打算去云游,也不知道去了没有。若是已然走了,臣便不跑这一趟了。再加上,臣忧心旱灾水灾,路上不太平。原不过是顺口提了一句,公主怕是种了不少冬麦,知道灌溉之紧要,盯着农时呢。这自然也就知道天旱了。臣本不是太确定,但公主言说,既然有端倪,就该叫朝廷知道。若是不准,臣损的是名声。若是准了,救的是黎民百姓。臣听了这话羞惭的很,便赶紧上了折子。”

  武后笑了笑,没再问这个话,只追问道:“到底有几成把握,实话实说。”

  “九成。”

  武后皱眉,摆摆手,“下去吧。”

  是!

  等李淳风走了,武后焦心了半晌。还是起身去找圣人去了。

  圣人的头疼又上来了,这种疼……就如同什么东西在脑子里搅动,之前按摩还能起到一些作用,可现在,好似作用微乎其微了。不知道为什么的,说疼就疼起来了。疼起来之后,真能疼的满地打滚。

  刘仁一脸焦急的在边上守着,太医们围着又是针灸,又是熬药的!

  武后皱眉,说太医院:“想想法子,这么疼下去怎么得了?”

  可这有些药用一段时间之后,就无用了。

  太医里有个生面孔,年轻一些的,他直接站出来,“臣……臣想试试用针刺百会穴。”

  其他太医便变脸了,百会穴乃是人体大穴,怎么敢?

  武后看这年轻太医,“秦鸣鹤?”

  是臣!武后就道,“百会穴……你先给本宫刺一下,针扎一下,能有什么危害?先拿本宫试吧。”

  臣万死。

  明崇俨忙跪到边上,“用臣吧!娘娘玉体贵重,不可!臣晓得医理,要紧不要紧的,臣知道。”

  武后点头,催秦鸣鹤,“试吧!快些。”

  针刺百会穴,挤出鲜血,明崇俨就点头,“放血之法,看着怕人,其实不凶险。”

  那就用!

  武后做主,给圣人用了放血之法,许是第一次用,有了一些作用。还疼,只是没那么严重了,属于可忍受的范围。圣人一个劲的拍打着头,不住的呻吟着。

  秦鸣鹤就道:“娘娘,圣人的状况,住在宫里,冬取天然地热取暖,夏去别的宫殿避暑,这都是合适的。按说不该这么重才是!太医应该都是叮嘱过的,圣人不能久泡汤浴。”

  武后就严厉的看刘仁,“给圣人泡了多久的汤浴。”

  刘仁扑腾一跪,“泡的时间不久,不过是圣人常不常出虚汗,身上不爽利,一日不定时的多泡了几次而已。”

  谁老这么泡也不行呀!更何况是大冬天,汤浴并不在宫殿里。这得露天泡着,身子热,头凉,这对整日里闷在屋子里的人来说,当时是很舒服的。身体正常的人不怕,可圣人这身体,绝对不能这样。

  秦鸣鹤就道:“其实最好的,还是回宫。回宫修养一冬,明年就能好些。”

  院正觉得这个秦鸣鹤呀,真真是多事。圣人和皇后住在山上,难道只是为了泡温泉的?可如今你这么说了,谁也不敢说叫圣人一直在山上呆着。

  等林雨桐知道的时候,御驾已经进城了。

  四爷当差去了。桐桐想了想,取了一小瓶药油就往赶紧往宫里赶。迎着这一行人回来。李治的情况打眼一看就知道怎么回事,真就是纸糊的灯笼,稍微一不注意就坏了。

  等安顿好了,林雨桐拿了药瓶叫太医看看,“能用吗?”

  闻了闻,秦鸣鹤先说:“好药!驱风散寒的,正适用。”

  是!好药。关键是外用的,用不更好,也不会更坏。

  林雨桐搓热了手,把药油蘸在指尖,给抹在了太阳穴,而后使劲的很按摩。这一按,给按的睡着了。只要保暖,这睡一觉,药效就发挥出来了。头疼的就不那么厉害了,能放松一些。

  药交给刘仁保管,“不可多了,一日最多用三次。”

  嗳!

  李弘李贤李显几人都过来守着,李旦和太平坐在边上,等太医都退了,这才过去。

  武后叫李弘,“弘儿过来。”

  是!

  武后说的是赈灾的事,林雨桐没兴趣听。她抓着李治的手腕号脉,这个病其实长期吃药是可以控制的。她觉得她回去得请孙道长。自己才学了几天,配的药不入口,用的只是手法,太医们接受了。可要真治病的药,非道长不可。

  今儿都这个时候了,肯定来不及了,等明儿吧,明儿有时间了,先请孙道长来一趟。或者,自己去南山一趟,见见孙道长。

  结果第二天,林雨桐还是自己带着人去南山了。孙道长年纪大了,别折腾人家了。

  可她快马到了南山,才被告知,孙道长昨儿夜里就被请去宫里了。

  直接给错过了!

  宫里请了,那这也就罢了。赶在晚上又赶回长安,想着明儿进去见见道长。

  洗漱出来,四爷就说朝廷发布告赈灾的事,而后看舆图,在洛阳的方向点了点。

  林雨桐扫了一眼,“

上一页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