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060-1070

的任何一个人家一样,该有的牺牲一点也不少。

  于是,大家懂了。自来也不是朝廷不好,也不是林家不好,而是有些人来回的挑拨,这对大家都不好。大家子的子弟被挑拨的生了反心,咱老百姓其实也是被挑拨了,要不然不会觉得这么理所当然。

  又有安排好的人四处说这里面的厉害关系,告诉大家,西北和朝廷合,则利你利我利天下;若是西北和朝廷不合,这天下必将大乱,天下无人能得利。

  那敢问:该何去何从呢?

  茶楼酒肆里,谈论这个事的人越来越多了。

  而朝廷的旨意也在这个时候来了,旨意条条都是施恩。

  其一,给西北补充兵员。什么样的官职对应什么样的年纪,可以自由选择退役。服役了五年,可换取家中十年不缴纳赋税;服役十年,可换取家中二十年不缴纳赋税。服役二十年乃至二十年往上的兵卒,五十年不纳税!

  这意味着什么呢?意味着子孙三代都不可纳税。

  其二,家中有战死的将士,其家中可有五十亩永业田继承,只有要大陈一日,这个田地就归子孙拥有一日。

  其三,朝廷每年专为遗孤开一次恩科,不管是文是武,只要有一技之长,朝廷都会择优而录。

  其四,作为过渡期,西北的民政包括将士的安置,可按照两套班子执行,以保证西北的利益不受侵害。

  这些旨意放在国公爷手里,他觉得妥当,再对外公布。若是不妥当,可商量着办。

  给予了最大程度的自由。

  林克勤真是觉得,皇家这种做事手法,叫人一言难尽。

  连孩子都给教的——办起事来总是剜自己人的心。

  林旺进来,低声道:“那些南唐余孽何时处斩?那位公主在牢里绝食,已然是第三日了。”

  绝食?哼!

  林克勤就说,“押解吧!告知全城,不等秋后,明儿就问斩。”

  “宋氏的尸骨还在义庄,也已经停灵第三日了。郡主还在昏迷,您看这丧事怎么办?”还指望桐桐给她披麻戴孝不成?“火化了!将骨灰放入寺庙之中安置吧。”不会有供奉,就放在寺庙里,受受佛法熏陶,若真有来世,少些作孽吧!

  是!

  消息一公布,人尽皆知。

  不等秋后,就要问斩。

  张玉露惨白了一张脸,拉住弟弟的手,“母亲她……她要被问斩了!”

  张崇古不忍心,可有什么法子呢?“求谁都没用的!郡主宁肯赔上她的命,也要叫宋氏偿命,你我又怎好去求情。”

  张玉露的眼泪不住的掉,“母亲与宋氏不同!宋氏本可以不掺和,是她的私欲太盛,非要往里面掺和;母亲……母亲是不得已,但是嫁人生了我们之后,她的心只在小家之上!在你身上,在我身上……她贪财敛财,许多人骂她不知廉耻……可那钱财难道不是为你,为我,为我们才攒的?便是为了姐姐,她也肯把所有积攒都拿出来……她不是好人,也未能做好一个母亲,但是她是想做一个好母亲的……”

  张崇古心疼的一抽一抽的,“可事关大局,怎可轻易赦免?姐姐要是过意不去,收拾好衣裳穿戴,做些吃食,去见母亲最后一面吧!”

  张玉露嚎啕出声,哭了半晌,还是起身,去收拾衣物,去叫人做了母亲最爱吃的。想了想,又问说,“大姐一直昏昏沉沉,是非要带去?”

  这说的是姚寿姑!姚寿姑也在地窖里,在宋氏死后,在桐桐被带走之后,才从地窖里被带上来。

  不知道是不是吓着了,还是真的病了,自从回来就昏昏沉沉的,不像是神志清醒的样子。

  张崇纬起身,“叫吧!叫娘看看大姐,她走的能安心些。”

  于是,带着衣裳食盒,扶着姚寿姑便要上马车。

  姚寿姑突然往回跑,“酒!要给母亲拿酒。”

  张玉露的眼泪又下来了,“叫她去拿吧!临走了,若是能大醉一场,便什么苦痛也不用经历了。”

  马车辚辚,因着以往的交情,他们顺利的见到了关在牢里的周氏。

  周氏睁眼看着自己的四个孩子,一下子扑了过去,隔着栅栏,她一把拉住长子的手,“我死之后,不用将我跟你父亲合葬。火化之后,你们带着我的离开西北。将骨灰安置在佛堂便可!之后这西北,跟以往的西北不同了。若是张家你那些堂兄弟愿意,你们就带着他们一起回张家老家。张家老家不远,就在长安往西三十里的张家坪。”说着,声音就低了下来,“你们曾祖的坟茔,是你父亲早年归家重新修整过。墓碑下面埋着金子,这便是你们以后的依仗!家里也有宅子三进,回去便能过日子!给族里的祭祀田,不能要回来。得重新置办田地,好好过日子。记住,尊敬族里,友爱兄弟……每年,都别忘了跟林家的伯父和兄弟们送几车特产……你们无罪,你们长在林家长辈的眼皮子底下,这么来往着,能叫你们无人敢欺!自此之后,耕读传家,在山野中安然度日。可懂?”懂!儿子都懂。

  “你未曾娶亲,还有两姐姐要你照管。记住,给你姐姐找亲事,不需多显赫,要不讲究的人家,男儿有男儿的样子即可。今时不比往日,安分从事才能长久。”张玉露不住的点头,“记住了!娘,我都记住了。”

  周氏的手抬起来摸了摸女儿的脸,视线又挪到了小儿子身上,“你莫要再急脾气!我有今日,是迟早的事。总想着能躲开,可终究是身不由己,躲不开!你莫要憎谁恨谁,若是心有不甘,那便是取死之道!母亲盼着你们平安的过日子。”

  是!我不憎不恨,我听姐姐和兄长的话。

  周氏

上一页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