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;而且,郭威怎么会跟韩家有瓜葛呢?
桐桐低声跟韩嗣源说,“盯着这个人,很要紧!我叫陈掌柜把人撤了,只二兄叫人盯着吧。”
韩嗣源都愣住了,“此人是给人办事的。”
知道!但你不知道此人的本事。这些偏无法跟韩嗣源说明白,“只管盯住他,千万千万!”
好!我亲自盯这个事。
送走韩嗣源,桐桐就赶紧找四爷,将画像摊在四爷的面前。
四爷看着画像,再看桐桐:“这……谁呀?”
桐桐盯着他的眼睛,吐出了一个名字:“郭威!”
四爷:“……”没开玩笑?
没有!
四爷将视线又挪到画像上,“不是同名同姓?”
“有个姓柴的妻子,儿子夭折了,养了内侄在身边。那个内侄叫柴荣!”
四爷‘哈’了一声,“此人……怎么发现的?”
“他一直养在韩家?”
四爷愕然:“养在韩家?”
是!养在韩家,说是有什么亲缘瓜葛。
四爷就在脑子里翻郭威的资料,而后一拍脑门,想起来了,“此人遭遇坎坷,其父郭简被杀之后,他尚在孩提时。后随他的母亲王氏前往潞州。可惜,其母半路病死了。便投奔其姨母!史载其姨母为韩氏……”
他母亲姓王,他姨母自然姓王,怎么会姓韩呢?
“不得而知!不过,要么,就是这姨妈嫁到了韩家;要么,就是并不是亲姨妈,是表姨!表姨姓韩。”
这样啊!也就是说,史书上记载了,郭威确实因一门跟韩姓有关的亲戚抚养长大?
对!只是从来没想到,会是这个韩家。四爷就问:“此人干什么了?”
“此人昨晚密会萧蕴。”
四爷挑眉,觉得还怪有意思的。一个开国的君王,可不是等闲之辈。其能耐一般人可驾驭不了!
就韩家来说,老王爷还成,韩宗道也勉强。可韩宗敏和韩宗敬,可都没有那个驾驭此人的能耐。
他在里面来来回回的,别是披着韩家的衣裳,办他自己的事吧。
四爷就说,“盯住之后,选个时间,咱们偶遇此人去。”
啊?留着?
“能开国之人,那必是能屈能伸,会见风使舵的。”四爷就道,“聪明人得用聪明办法,不怕他翻天!”
把桐桐给愁的,这个操蛋的年代,动辄就帝王遇帝王,当真是要了命了?
出来的时候回头去看四爷,不由的呵他:什么不怕他翻天?说到底你还是想跟别的帝王攻比高下,别以为这点小心眼我看不出来!嘚瑟什么呀!
第1129章 天地情怀(147)
说‘黄袍加身’,后人想到的都是陈桥兵变,想到的都是赵匡胤这个开创了大宋王朝数百年基业的帝王。可却甚少有人记住,其实赵匡胤并不是黄袍加身的第一人,真正的第一人是郭威。
没错,郭威的皇位就是黄袍加身来的。若不是郭威连同柴荣,两代人打下的基础,也没有后来的大宋。
桐桐记得赵光义评价郭威,说周太祖‘多任权诈,以胥吏之行,图帝王之位,安能享国长久?’。
赵光义就是宋太宗嘛!
桐桐就纳闷了,你们家的江山怎么来的,心里没数吗?这是不是就有点端起碗吃肉,放下碗骂娘的嫌疑了。
而且,郭威最后造反,黄袍加身,那是有原因的。
后汉隐帝在郭威领兵平叛立下赫赫战功的情况下,听信谗言,杀了忠臣,还把郭威留在京城的亲眷都给杀了。
正史上,郭威的两个还是婴孩的儿子怎么死的?就是被后汉隐帝给杀了的。
满门的妇孺,尽皆殒命。
此等大仇,正常人都得反。于是,郭威反了!
一通操作之后,黄袍加身,自立为帝。
而赵光义呢?拿什么跟郭威比?
桐桐记得后世有位伟人评价赵光义,说此人:
第一,不知兵事。
为什么说不知兵事呢?因为跟契丹交手从没赢过。契丹呢?用的只有诱敌深入这一招。先是诱敌深入,而后聚而歼之。这法子一直用一直用,然,每次都能上当。
第二,不择手段。
急于蹦到前台,且蹦到前台的方式叫人诟病。
第三,小人而已!
嗯!只看他对郭威的评价,就觉得此人真他娘是一小人。
其实郭威做皇帝,真不是如赵光义说的那么差劲。此人提倡节俭,对贪官从不纵容、并且严禁军队扰民,可以说是基本结束了北方的战乱,为后面的柴荣打下了基础,更为宋朝能统一天下,奠定了基础。更不要说此人知兵事,擅征伐,在军中有威望了。
这么一比的话,得亏赵光义是怎么有脸评价别人的。
&ems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