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250-1260

一个坎儿。”

  这人点头:“大夫当时……说了!”

  周围好些人都沉默了,一个五十多的人,一个才二十冒头,一般人真的不会叫亲生儿子冒这个风险,只为给他换十年或是二十年生活质量不算高的时间的。

  这人就说,“但是,大夫也说了,一人一个肾,是可以的。有些人天生就有一颗肾发育不全,不是一样活的。而且,一个肾只有四分之三的功能,就能维持正常生活。”

  是的!理论上如此的。

  可人体这么一个精密的玩意,为什么有些器官只有一个,而有些器官是成双成对出现的呢?

  林雨桐伸出手,“我给诊个脉吧。”

  当父亲的先把手伸出来了,桐桐先把手搭在了小伙子的手腕上,片刻后便撤了。

  这小伙子忙道:“麻烦大夫,给我爸看看!我爸动不动就高烧……都五月了,您看,穿着棉衣还总是打寒颤……”

  “就是排异了。”桐桐没再搭手去诊脉,“没别的。”

  罗云胜在边上就问说:“林大夫,您不治吗?”

  桐桐看一脸急切的小伙子,“你的这个情况,我能调理。给你一个方子,今年连吃三个月,明年吃一个月,从后面开始,每年吃一周。能保你的肾脏在你的有生之年是正常的。”

  正常的意思,就是有正常的变化,比如,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慢慢的衰老。

  这是一个很了得的保证。

  沈大夫不由的伸手,“小伙子,手腕伸过来。”

  这小伙子又把手伸过去了。

  这边桐桐看了那个做父亲的一眼,这才道:“他便是你的亲儿子,可血肉不是你的,终究不是你的。现在这种状况,手术前大夫已经将风险告诉你了,你该有这样的思想准备的。”

  那……那就这样,不给治吗?

  桐桐看了罗云胜一眼,罗云胜似笑非笑的,一副看笑话的样子……

  第1254章 心有繁花(121)

  上面的大厅里,其实是能看见下面的实时画面的。这里坐着许多老人,孟老就在其中。

  这种情况,怎么做是对的?

  画面里的年轻女大夫特别认真的看病人,“不是不给你用药,中医用药也是有用药规范的,我的方子不在用药规范里,因此,无法下药。”

  病人才要说话,桐桐摆手,紧跟着道:“但我可以针灸,缓解你的状况。不过,你需得每周针灸一次,终身不能停。”

  孟老嘴角微微勾起了,这孩子!永远都知道目标在哪里。

  用药!现有的检测方式,对有些中药方子是极其不友好的。

  中医大夫有时候不敢用药,这就属于救人无功,但凡出现意外,一定会背锅的一个存在。

  沈老低声跟孟老道:“就说呢,你动这么大的阵仗。”原来是想争取……

  嘘!

  孟老摆摆手,朝屏幕上点了点。

  屏幕上是桐桐正在施针的画面,沈老跟徒弟要眼镜,镜头上看不清楚,好似是用的针太细巧了。

  戴上眼镜看了好一会子,沈老才问孟老:“这是把你那大弟子的绝活学到家了。”

  孟老嘴角不由的翘起,柳权没来,可桐桐别的方式没选,却把她大师兄的看家本事拿出来用了。

  一个才学了几年的小师妹施展起来都有这么效果,那……都得猜测,柳权这水平到底得多高呀?

  沈老回头跟一位老友道:“瞧见了吗?总说我们中医都好留一手,结果呢?小柳的手艺都传给他师妹了,一点没藏私。”

  这老友主攻心脑血管疾病,西医,以前大家合作过。他就问孟老说,“我听说咱们柳主任之前一直在推,希望能普及更多的中医常识……”这都属于学院派中医了!

  中医师承这一套,确实是能学真本事。这也是很多人觉得不好的原因。

  但是,柳权这两年格外的活跃,还提议过,若是发展职业教育,可以将中医细化,培养这样的人才。也提议过,可以在世界各地开中医学校。

  孟老点头,是!柳权这两年确实没少为这个奔走。

  这老大夫就说,“老兄呀,这是好事啊!”

  是!这是好事。大部分大夫,不分中西医都会认为这是好事。

  可有时候,有些事情,不是大部分人认为的,就能办成的。因为大部分人没有说话的地方呀。

  十五分钟,桐桐起针,说病人:“你起来转转!”

  病人起身了,走了几步:“腿……腿不软了。”

  何止腿不软了,你这十五分钟没打过一个哆嗦,且说话也不是有气无力了。

  边上有个洋大夫,该是m国人,他是带着翻译来的,但是翻译翻中医的东西很吃力,他自己过来,跟桐桐打招呼。

  老外什么意思呢,他是看不懂这里面的事,他甚至怀疑,林雨桐和罗云胜是串通的,他问的是,你真没有看病人的病例吗?

  “当然。”林雨桐就问说,“您有带病患来吗?”

  老外点头,“能帮着看诊吗?

上一页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