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440-1450

年脚上的血已经染红了草鞋的鞋底,他站住脚,看向这少年,“侯爷,您可知下官的履历。”

  “知!”

  “当年的老知府忠心于先太子殿下,因此,不愿意侍奉新君,挂冠而去。而小官,便是那个人人都骂得的……官迷!为了升官,背弃读书人的忠义,当了这个官。下官并非是先东宫旧臣。”

  “我亦知。”

  “下官不仅不是先东宫旧臣,下官对先太子……还有颇多微词。”

  曹东才要插话,尹禛摆手,看着方大同,“方大人请讲,是非功过,总会有人说的。既然人人都夸父亲是个君子,是磊落之人,那自然是容的下别人的议论,不管对与不对。活着是如此,人去了,自然也当是如此。父亲他不会怨怪,为人子者,又怎么能怨怪呢?方大人只管放心讲便是,恕你无罪。”

  方大同朝拱拱手,这才道:“在下官看来,先太子无御天下之能。他是个好人,是个君子,是个郎朗如明月一般皎洁之人,但却不是个合格的储君。”

  说着,噗通往下一跪,朝东边叩首,额头贴在地面上,久久不起身。

  尹禛叹了一声,“方大人,起来吧。说了,恕你无罪。”

  “侯爷……”

  尹禛笑了笑,“你这个人呀,是个干实事的人。先太子不会怪你,本侯也不会怪你。你虽不忠于先东宫,可你却也不曾弃子民而去。为官者,可对君王心存不满,为何呢?天下是君王的,也是天下芸芸众生的。为官者,治民、爱民,不负圣人教导,不负天下人心。民心安,天下安,社稷安,这便是对君王最大的忠心了。”

  方大同抬起头来,在这个角度,在这个几乎昏暗下来的傍晚,好似这么少年的身影都变的高大了起来。

  他没起身,只问说:“侯爷此来,特意寻下官,是有何指教?”

  “夏税。”

  什么?

  “夏税!”尹禛低头看他,“本侯此来,是跟你借夏税的。”

  “借?如何借?”

  尹禛看了曹东一眼,曹东从怀里摸出地契,然后递过去。昏暗的光线,得凑近看才能看见上面写的是什么。

  这一看清了,方大同不由的愕然出声:“侯爷用盛城府的东山,来禹州抵押夏税?”

  嗯。

  方大同嘴角抽了抽,“侯爷,不能这么玩笑。”

  这是流氓,是无赖,是强盗行径呀。

  尹禛就笑,“你也说了,先太子是个好人,是个君子,是个郎朗如明月的人,但他不是个合格的储君,无能力御极天下。本侯听大人一言,只觉得胜读十年书。本是拿不定主意之事,您这么一说,本侯便立时悟了。也就是说,本侯可以不是一个完全的好人?不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君子?不是一个光明郎朗的人?”

  说着,他腼腆的一笑,“说实话,方大人,本侯还真未曾做过这样的事。多亏您的点拨了,回头叫夫人备上谢师礼。您这一言,某受用终生呀。”

  方大同:“”他艰难的吞咽了一下,“侯爷……您学的这么快……先太子殿下一定是心怀甚慰。”

  “是啊!”尹禛俯身,跟跪着不起的方大同脸对脸,“所以,您是借还是不借呢?”

  方大同:“……”这么损的主意你想的出来,更不要脸的是竟然将这黑锅全砸我头上了。

  都是跟我学的?那我可太荣幸了。

  他问说:“若是下官不借,您待如何?”

  尹禛叹了一声,“说实话,本侯也是无奈的很。您也听说了我家那位夫人,最开始呀,是她要带人来跟您借的,我是生拉硬拽,给人劝住了。也说了,我定是能借回去的,若是真没这个面子,再请夫人出马。当然了,这是我们两口子的玩笑话,你不必当真。你要真的不借的话,那就不借,能遇到大人,能有这番畅谈,本侯觉得收获颇大。”

  方大同:“……”是不是你们两口子的玩笑话,你心知肚明。

  先太子呀,臣错了,臣不该对您有意见。

  其实臣想想,郎朗如明月般的君子,那真是好储君呀!

  第1447章 风云际会(87)

  方大同是个好官。

  尹禛双手扶了对方起来,指了指路边,“要不,今晚咱就在野外凑活一宿,正好跟方大人好好聊聊。”

  方大同的双腿都麻了,他起身踉跄了一下,就感觉一双有力的臂膀抬手托了一下。

  他回身看到少年堪称温和的脸,心里叹了一声,“多谢侯爷。”而后尬尬的说了一句,“听闻侯爷体弱,想来传言并不能当真。”

  “以前在京城,长在周王府,可也是怪了,就是养不好,三不五时的总是要病一病的。自来吃的药比饭多。可自从离了京城,身子反而一日比一日强健。”

  方大同:“……”这话什么意思呢?是说在京城有人要害他?

  这种事说不准的。

  圣上没想着叫他活,周王府究竟是想要傀儡还是想要如何,这事其实是说不准的。

  所以,他去镇北……只怕是算计好的。

  明处的险恶比暗处的险恶要好对付的多吧。

  这么一想,就觉得这个少年……其实怪不容易的。

  别说方大同这么

上一页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