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770-1780
被贬谪之后,半路上被赵祯身边的太监杨怀敏给逼死了。曹利用就是那个和谈签下澶渊之盟的官员,跟杨怀敏之间有私人恩怨,结果杨怀敏多方羞辱,他是不堪受辱直接吊死了。
另外,“王曾也被罢相了。”
“啊?”这可是老臣了,一直稳健,并无大的错失呀,怎么就被罢免了?
“朝中见赵祯没有要亲政的意思,而太后瞧着也还康健。便有人上疏,希望给太后上尊号。”
阿谀奉承之辈哪里都有,这个尊号就如同武皇最初的天后一样,层层往上加码呗。桐桐就说,“怕是太后很乐意。”
“王曾却反对。之后太后过寿,王曾认为不应该在前朝做寿,需得安排到别的大殿。”
可巴结的人肯定比反对的人多吧。
四爷就笑:“是!六七成的人请谒不止,只王曾尽力阻止,触怒了刘太后。”
老臣了呀!官家不动他不动就完了,这么犟着做什么,“所以就这么被贬了?”
四爷拽着桐桐的手在院里慢慢走着,“只是王曾有些倒霉,老臣了,这么着倒也真不至于。太后要贬谪他,总得有借口!可就不凑巧的很,玉清昭应宫失火了,烧了个一干二净。他刚好兼任着玉清昭应宫的宫使,这不就是现成的借口嘛!治宫不严,导致火灾,有什么好说的。”
桐桐:“……玉清昭应宫全烧了?”
嗯!
桐桐给心疼的,那不是一个宫殿呀,那是个宫殿群。先帝赵恒在位的时候,不是好祥瑞么?这个道观就是赵恒在位的时候修的,本来打算用十五年的时间,但因为银钱充足,舍得花销,用了八年就建成了。
里面有两千六百多间房舍,大约花费了白银一亿两。其奢华程度,比传说中的阿房宫都奢华。有人说,其‘宏大瑰丽不可名似’;也有人说,‘竭天下之才,伤生民之命。’
桐桐就问说:“那上折子说什么呀?”
说什么?“那可说的就多了!失火是意外,朝廷让一宰相兼任那般职务,那是朝廷的不对。玉清昭应宫那般要紧的所在,为何不能有专司其职的官员呢?王曾不是没用心,而是他分身乏术。若是以此罢相,这是朝廷苛刻,岂能服众?”四爷走的慢悠悠的,“总得有人站出来,说句公道话吧。”
桐桐:“……”你这公道话说的,王曾怕是起复无望了。
必是会被打成雍王一党!
第1776章 大宋反派(97)
大过年的,真是会给人添堵。
好好的使臣,被人家给挡囚犯押解回来了。
贵重的贺礼,被雍郡直接扣留了。
然后雍王妃的信上句句都是关怀,体贴又近亲。
雍王的折子呢,又旗帜鲜明的为王曾说话。那是为王曾说话吗?不是!那是为了官家亲政摇旗呐喊呢。
她也看出来了,雍王夫妻就是搅屎棍,得闲了就来朝廷这边搅和搅和,搅和的朝廷上下乱成一团了,他们就舒服自在了。
但是呢,从感情上,还不能疏远了他们。
太后还得亲自写信给桐桐,提笔好一会子,掉了几个墨点在纸上,一个字也没落下。良久,她才放下笔,说郭淮,“好似饭食未消化,顶着了。”
郭淮赶紧转身,亲自碰了山楂丸来,“娘娘,您用些这个。”一边说着,一边叫人去请太医。
这一惊动,杨太妃也来了,赵祯和皇后也来了。
太后说没消化,那太医只能说须得开胃。
郭皇后特别耿直,“郡主叫人送了雍郡的山楂来,臣妾瞧了,是极好的。用那么山楂吧!”说着,还跟杨太妃解释说,“郡主说主要是给您用的,怕您贪嘴没节制,说是用山楂熬成酱,每顿都用水冲了喝!”
给那边解释了,又跟赵祯说,“忘了拿给您瞧了,那山楂是回鹘州的,果子不大,但个个都是朱红色的。竟是比中原的山楂更好。”
赵祯无奈的看了皇后一眼,杨太妃打发皇后,“那你亲自去挑,挑好了拿来。”
郭皇后:“……”这还是把我当外人呀!有话要说,就先打发我。
她扭身就走了。人一走,太后‘哇’的一声给吐出来了,这是真没消化呀。
太医放心了,吐出来就好了。别吃气,无大碍。只是谁能叫太后生这么大的气呢。
杨太妃就说,“您要是有什么事不方便办,有什么话不方便说,臣妾去办,臣妾去说。”
刘太后摆摆手,“都去歇着吧!哀家无碍了。”
这个信还是要写,要写的好,写的亲近,写的叫人读着心里舒坦。
而对雍王的态度上,更得慎重。雍王上折子,错了吗?没有呀!他是把他当做大宋的臣子,这才上书言事的。若是把他的折子打回去,那他再不上折子了,这又怎么办?
所以,别管折子上的内容是什么,只要肯上折子,这都是好事。
因此,她得好好的批复这折子,首先得说他说的有道理,其次再说这个王曾的其他毛病。
可王曾一个老臣,有什么毛病呢?
此人乃是三元及第之人,状元郎;先帝在时,曾数次规谏,阻止先帝造天书、修宫殿;先帝去后,又与丁谓等人斗智斗勇,保被陷害的官员。
有什么大的错疏吗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