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800-1810

msp;桐桐:“……”欧阳修还说过这话?

  四爷白了她一眼,这话还没完呢?他在狄青的事上,又说,‘欲乞罢青枢务,任以一州,既以保全之,亦为国家消未萌之患。’

  什么意思呢?这是说,他打算请求罢免狄青的职务,只叫他任一州的知军,这也是保全他,更是为国家消除了隐患。

  四爷叹了一声,“这就导致了狄青被贬,几年后抑郁而死。”

  桐桐:“”你等会,容我缓缓。

  四爷哼笑一声,“知道正史上是怎么给欧阳修的政治作为下评论的吗?”

  不知道。

  “因欧阳修之故,‘重文轻武’之国策愈重,为之后中华屡遭异族入侵铺平道路。”

  桐桐使劲的搓脸,再搓脸,“是这样啊!”

  那你以为呢?

  “竟然是这样吗?”桐桐突然就觉得,整个人都不大好了。她朝四爷摆手,“你先别说话了,我有些晕乎。”

  然后睡了一晚上起来,两边的腮帮子都肿了,跟塞了俩核桃似得。

  她给自己扎针,还叫白娘,“金银花就算了,给我泡黄连吧。砸开泡,要不然不出药性。”

  这是怎么了呀?怎么上了这么大的火。

  四爷看着又是心疼,又是想笑,“你这真是……”说着就喊人,“饭食软烂些,王妃这几日吃不得其他。”

  桐桐捂着腮帮子,问四爷:“欧阳修是不是现在正在什么地方做诗写文骂咱们呢?”

  应该是的。

  桐桐觉得牙更疼了,然后看着四爷那幸灾乐祸的脸,“你为什么不早说?”

  我哪知道你不清楚这事呢?

  桐桐一脸的生无可恋,“我的《醉翁亭记》……醉翁之意不在酒,而在乎于山水之间也。山水之乐,得之心而寓之酒也。”

  嗯!背的挺好的。

  桐桐叹气,“能与民同乐,多好啊!”

  四爷:“……”他给桐桐递了粥,“行了!吃饭啊!诗文是诗文,政治是政治。不是一码事!”欧阳修的政治成就,也就是在被贬滁州的时候发挥了‘宽简而不扰’的作风,取得了某些政绩而已。他的成就在文坛改革上,这跟政治无关。

  桐桐端着碗,才发现她其实是过的挺糊涂的。如今再去想,“赵祯知道问题出在哪里,他只能借用范仲淹这样的寒门,才涤荡朝堂。”

  是的!赵祯就是这么想的。

  第1806章 大宋反派(127)

  桐桐被冲击了一波之后,再不敢武断的去判定一个人了。

  她开始了细致的整理大宋朝堂那些官员的家事和关系网。不查不知道,一查吓一跳。

  像是之前为丞相的王曾,此人有过三任妻子,后两任都是做过两任宰相的李沆的女儿。这个李沆是谁呢?是后来牌位被请进昭勋阁的二十四功臣之一,素有圣相的美誉。

  所以,王曾也是能继承岳父政治遗产的那种人。

  她就发现,很多人家都是这样,子侄不一定有出息。但是没关系,可以在朝中选择有前途的后辈联姻。王曾是在原配死后,以鳏夫之身娶了宰相家的女儿。一个女儿过身了,还能从李沆家再续来一房。

  这就很说明问题了。这说明这个阶层固化到等闲的人挤不进去。

  当然了,选了王曾是人家李沆家投资成功了,王曾确实位列宰相,从赵恒在位就受重用,一直到后来被太后罢辍。只怕现在赵祯已经想起了王曾的好了,想召王曾回朝。

  再加上王曾和吕夷简也有些不和,赵祯一定想找王曾回来辖制吕夷简。

  不过是四爷曾经为王曾喊冤,现在吕夷简等人一定在召回王曾的事上设置障碍罢了。

  而且,桐桐发现这些当官的很会玩。

  比如说欧阳修,欧阳修是晏殊的同乡,据晏殊说,欧阳修没考取状元,是因为想挫挫他的锐气,能更好的栽培他。

  而跟欧阳修同科的状元叫王拱辰,这两人的缘分很深。

  最开始呢,两人都娶了当时主考官的女儿,两人是连襟。后来,两人的老婆先后都过世了,又被做过宰相薛奎看中,把两个女儿分别嫁给两人做续弦,又同时做了薛家的女婿。

  更有趣的是:这两人对范仲淹的变法之策,欧阳修是支持的,但是王拱辰是反对的。

  这像不像是两头下注呢?

  当然了,桐桐只当自己是过度解读了吧!反正只这么一摆弄,一方面是真觉得有趣,另一面呢,也是触目惊心。

  权利攥在手里,一代一代的往下传,这多可怕呀。

  像是范仲淹这种没有依靠的,若没有赵祯支持,当真是寸步难行。

  政治资本形成了一个一个固定的团体,子侄继承不了,那就选女婿来继承。一代一代又一代,追朔上去,从有宋以来,就没打破过。

  考中了进士,若挤不进人家的圈子,就真的太难了。

  所以,像是晏殊、范仲淹、包拯、狄青这样的出身不高,无甚多牵扯的,若不是赵祯一力简拔,真的很难出头的。

  在某种程度上来说,赵祯是真的用心,也用

上一页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