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810-1820

之又少。

  但现在真的记事了,他第一次离开父母,去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。

  鼻子酸酸的,想哭。

  但是不能哭,哭鼻子会被人笑话的。

  桐桐站在高处,一直到马车再也看不见了。脸上的眼泪被风吹干了又流,直到脸干疼干疼的,才发现那一行人早走远了。

  四爷攥着她:“回吧。”

  桐桐看着四爷欲言又止,四爷知道她要说什么,“你想偷摸跟着?”不等桐桐回话,他就拒绝,“不行!”

  桐桐偷着朝他瞪眼睛:狠心的爹。

  四爷叹气:“你要知道,这样的孩子要是养不好,他的利天下可见,他的害你我也应该能预见。人的性格也是一把双刃剑,伤己是小,伤他人是大。”孩子跟咱们不一样,你对大宋有归属感,你的心里天下人一般样儿。

  但他的成长环境告诉他:雍郡的利益高于一切。

  这点偏差得及时纠正!这就是你说的,得叫他心存悲悯。

  桐桐沉默着,良久才道:“我年前给曹皇后写了信,也叫人秘密的给晏先生、富弼、杨察、狄青写了信,甚至于守皇陵的郭淮我也派人去联系了。京城中的所有密探,全部启动,以防万一。”

  四爷就笑:“别弄的像是叫孩子去了龙潭虎穴。他们要是有强留孩子做质子的能耐和胆量,事情反倒是好办了。”

  这会子他们比咱们紧张,就怕孩子有个万一,你提兵南下。

  还真就被四爷说着了,一脚踏进大宋,边防便有人接了。

  来接的还是个故人,至少曜哥儿在自家的礼单上见过这个人的名字,他叫石元孙。好似是爹娘从京城发配出来之后,在丹州任上遇到的。

  石元孙出身将门,当年娘追着黄羊,石元孙就是跟着的。

  只是他是宋将,后来自然就不跟了。但私下是有来往的!不牵扯其他政事,就是节庆贺礼互赠,仅此而已。

  对方一报名字,曜哥儿就想起来了。他放下手里的书,将马车帘子拉开,看向外面的人,“是石将军?怎么劳动您亲自来接了?”

  “世子。”石元孙面含笑意,“奉旨而来,见过世子。”

  曜哥儿起身,从马车上下去,左右看了看,“我是回京,怎么像是做客了。”

  石元孙:“……”孩子话,很不必当真。不过这个孩子……是有些锋芒在身上的。他像郡主多过像王爷。

  他只能道:“官家记挂,怕路途漫长,下面人伺候不周。”

  “这样啊!那就走吧。”他利索的跳上马车,还问人家,“可要检查什么?”

  “不敢!您是回京,带什么都好。”

  曜哥儿坐回马车上,张元和吴昊跟了过来,也上了马车。

  汇聚了更多的人一路上京都去,曜哥儿就问两人,“朝廷已经防备若此了?”

  两人只笑,“世子自己去看。”

  然后曜哥儿就发现,这一路被照看的可谓周到已极。其实,他早不需要人这么细致的伺候了。能自己动手的不借手他人,这是爹娘教的。

  但是只要他要自己盛饭,就像是吓到了驿站伺候的人一样,连声告罪。

  还有那衣物,其实洗一洗挂在后面的马车里也是可以的,可是他自从进了大宋的境内,从里到外,他就没穿过过水的衣服。

  总有崭新的等着自己,都是上等的,极其富贵的那一款。

  这玩意骑马,一上马就刮花了。

  这个时候他想的是:大宋真富有!真的!富得流油是个什么样儿,以前想象不到。但这次,他有了直观的感受,这就是富得流油。

  然后路过大城,便有当地的官员前来拜见。

  好家伙,他们进上来的贺礼好精致呀。那个玉佩,上等的羊脂玉吧。那个熏香球,是纯金打造的吧。精致成那个样子,工艺当真了得。

  但是,他好像记得,大宋去年的邸报上说,朝廷下了旨意,不许妇人以金打造首饰。

  这怎么就能有纯金的熏香球呢?

  圣旨在下面……执行的这么不严格吗?

  他的手在托盘里扒拉来扒拉去的,发现没一件是自己喜欢的。

  然后到了下一城,他发现进上来的更贵重了。

  曜哥儿:“……”富有的我忍不住想咬一口!

  跟大宋比起来,雍郡真的好穷呀!

  第1814章 大宋反派(135)

  桐桐每天都能收到密报,密切关注孩子入宋之后的事。

  然后她就发现,孩子这次去的路上,怕是很难有太大的收获。她都叮嘱好了,说是路上可以慢一点,看看大宋的民风民情,沿途走一走停一停未尝不可。

  可她低估了大宋朝廷对于雍郡的重视。或者说,她没想到,朝廷把这次自己和四爷的意图给想偏了。自家的主旨是放孩子出去见世面长本事去的,但大宋朝廷怕是包括赵祯在内,他们的理解是:送了那么小的世子回来,这是要改善跟朝廷的关系呀。

  首先,当然想到的是,雍王夫妇对朝廷很放心。

 &e

上一页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