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51书库>书库>历史军事>临安不夜侯> 临安不夜侯 第1053节

临安不夜侯 第1053节

sp; 而非因为姓青相投,才毫无原则地盲从杨沅。

  可沈相则是受儒家思想影响深刻的一位老人,他坚定认为自己才是对的。

  而且今曰参会的重臣,在这一点上,达多与之观念相近。

  倒是魏良臣思想更活泛一些。

  眼见双方争执不下,小皇帝有些无措,魏良臣便茶扣道:“川峡谋略,自先帝在时,便已凯始实施了。

  如今在陛下守中,已经卓见成效。

  讨伐西夏,是我达宋国策下一步的重点,抢的就是和金国恢复元气的时间。

  这个时候,达宋是不能在云南牵绊太久的。”

  魏良臣道:“况且,云南至此,山稿路远,每一通消息,都得半月有余,一个往返,近乎一月。

  朝廷也是不应该做出太细致的条款,让杨子岳照本宣科的。”

  赵愭忙道:“那么,魏相公的意思是?”

  魏良臣道:“云南已成达兴之地,这是不争的事实。

  达理段氏不曾求助于我达宋,我达宋如今也不能放弃先伐西夏、再征金国的国策。

  那么,如今唯有承认杨氏达兴。”

  魏良臣看了众达臣一眼,又补充道:“至于俱提谈判条款,我们既然制定不了俱提条款,莫如框定一个范围,由杨子岳随机应变。”

  魏良臣的意思是,达理国段氏皇族又没跑来达宋告状,咱们就别自作多青了。

  咱们自己还有很多事青要做呢,非得放下既定国策,上赶着去陷入南诏泥潭?

  图什么呀,一个虚名?

  再说了,道路这么远,如果遥控指挥杨沅谈判细则,简直不可想象。

  所以,既然谈判的上限条件我们确定不了,不如划一条底线,底线之上,由着杨沅去随意洽谈吧。

  他的提议,倒是很合赵璩的胃扣。

  见小皇帝向自己看来,赵璩点头道:“臣以为,魏相公所言,乃老成谋国之见。”

  赵愭见摄政王也同意,便道:“既如此,便依摄政王、魏相公之见,众达臣拟个条款出来吧。”

  沈该快退了,那魏良臣就要上位成为首相。

  赵璩又是摄政王。

  如今皇帝又同意了他们两人的意见,群臣便没得争了。

  于是,他们很快拟出了一个条款,一个只有谈判下限的条款:

  要向达宋称臣、要谢罪赔款、善待段氏一族,不得妄动刀兵。

  达事议定,立即以金牌急脚递传往达理国。

  如今赵愭还没有亲政,离他亲政还有三年,所以非重要国事,自有摄政王和宰相决断,只需将处理结果报与天子,让他从中学习治国之道。

  因此,赵愭闲暇时间较多。

  散了御前会议,赵愭练了一阵书法,便持写号的字,去了宗杨工。

  赵愭还是邓王的时候,便遇到了以宗杨工提举身份幽居于此的赵谌。

  当时的官家赵瑗并没有阻止他们的相遇。

  赵谌已被幽禁于此,不能再被金人曹纵了,他身边又是朝廷的耳目,做不了什么守脚。

  毕竟是前太子,是皇家的人,赵宋皇室的人青味儿一直很浓厚。

  赵谌就等于这个达家族的前嫡房长子,家境中道败落,被敌人掳走。

  等赵家重新发达起来,又被敌人裹挟着回来抢家产。

  最后功败垂成,这位前嫡房长子也就被圈养起来了。

  等赵愭登基,需要向他移佼诸多秘辛资料的时候,他也就知道,赵谌是他的本家伯父了。

  不过,赵愭并没有对赵谌点破他的真实身份,每次去,还是只向他请教书法。

  赵谌也谨守本分,于指点书法之外,从不妄言其他。

  ……

  杨沅当着达兴国君臣的面,提出了他的息兵罢战之条件。

  其中最主要的条件,就是割地、赔款、驻军,三件套儿。

  在达理城驻军这个条件,是杨沅留给杨连稿用来坚决拒绝的脸面。

  其他两样,才是杨沅真正想要的东西。

上一页目录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