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20-130

充道。

  圣上这才认真的看了起来,见随船还奉上了不少珍贵宝石,连带着还有两只吉祥物神鸟(鸵鸟),这才心情大快起来,连连称赞这曹时序乃是“国之栋梁。”

  哪怕得知这曹家便是几年前因四皇子谋反牵连流放的那个,也不怎么追究了,反而如愿赦免了其一家人的罪过,允许其再回京城,恢复官职。

  就连童启,也被称为永远心向着大奉朝,乃是忠臣良将如何如何。

  可曹时序如愿回到了京城圈,恢复了原职,沉冤得雪,事情就真如他想象的那般了嘛?

  并不。

  第130章 第130章公主赐婚

  先是曹老拒绝回京,宁愿继续呆在华夏书院内教书,也不愿再重新回归朝堂。

  用他的话说就是,“我老了,已经不知道何时就要离开这人世,与其回京都,官场沉浮,再折腾一圈,来回惊吓,倒不如就这么安安静静做一个教书先生,孕育下一代栋梁,反而心更安一些,就连饭也能多吃几碗,觉也能多睡几次。”

  什么风雨同舟,兼顾天下的志向已经彻底被磨平,成为了安度晚年,教书育人的安稳。

  他说,他终于理解了童山长为什么要开一家自己的书院,重新创立教学模式与规则,也不愿那么快的入朝为官了。

  只是望着每日这些朝气蓬勃的少年,他的心态便不自觉年轻许多,觉得这世界,似乎又充满了希望一般。

  恳求圣上察其情,谅其年迈,允许他留在伊川继续发挥余热,这样,他日,定为圣上教授出更多的人才,以镶天下。

  圣上欣然大悦,痛快同意了下来。

  而曹家其他的旁支们则在收到消息后,纷纷回京,没有曹老在,便立马投奔了曹时序。

  不仅将其推选为了族长,还索性赖在了曹府,蹭吃蹭喝,求着让其给个差事做活。

  曹时序每日不堪其扰,短短半个月下来,便如同苍老了好几岁一般。

  不仅如此,更有那打着他名头的偏远旁支整日惹是生非,如同死死抱着他的大腿,沉甸甸,拖的他难以寸进。

  其实,一开始曹老也劝说过儿子,让他不要再回京城,只要将家族平反后,便可功成身退,见好就收。

  之后,是想继续出海,抑或读书教书,皆可。

  自然乐的逍遥。

  可奈何曹时序对于官场仍旧有一份不甘心在,所以便坚持了要再试一次。

  毕竟当初他们曹家那样繁华高大,说落败就落败,如今好不容易从海外千辛万苦寻回良种,难道,就不值得一个重回荣耀之巅?

  然而,等他真正留在京城,才发现,此时的官场早已经不是几年前的那个了。

  这几年曹家不在,无数家族替代了他们的利益与位置。

  而圣上年老日衰,储君之争俨然已经达到了白热化的阶段。

  十分恐怖。

  什么四皇子,已经无人再记得。

  可三皇子,却一跃而上,代替了大皇子,成为了储君的热门人选。

  就连胡丞相,也不得不避上一席之地。

  其中,自然以三皇子妃的娘家人,王祭酒最为著名。

  其次,便是这次黄龙府之战中立下赫赫战功的徐贵妃一家。

  偏偏这两家,没一个看得起曹时序的,皆不认为一个靠着出海寻找良种,把自己搞成一个武将体格的流放人士能有什么值得重视的。

  因此这一来二去,热脸贴冷屁股,纵使曹时序存了点巴结的心思,也皆消散的差不多,心灰意冷了。

  就连一家之主都这般待遇,换做刘氏,那难听的话自然就更多。

  尤其她还在海上怀了孕回来。

  不同于之前每次聚会时,大家总是艳羡刘氏嫁了个好夫婿,如何如何前程远大之类的说法,这一次,众人听闻她跟着丈夫出海了三年,船上除了曹时序还有着其他十几名身强体健的男子,他们同吃同住,亲如一家,那种意有所感的眼神便没有断过。

  好似暗示着刘氏不洁,当着曹时序的面出轨了一般。

  嘲弄的声音,窸窸窣窣,不绝于耳,直将刘氏说的不愿再踏出房门一步,抑郁的被困在四方院中,整日以泪洗面,差一点就气的流产了。

  这个时候,曹时序才察觉到为什么童启如此大的影响力却不愿入朝,依旧是再去开设分院校的原因了,也就只有他傻,放着好好的海外不走,甘愿被困在京城中。

  可再想要离开吧?已经没有那么容易了。

  朝堂上因为他此次出海的事情吵个不停

  刚开始时还是一溜的欣喜,因为曹时序从海外带回来了良种,可以养活万万百姓,但后来,便有人觉得德不配位,上折子理论

  道曹时序这种,算不算恶意逃罪。

  而童山长与三皇子藐视皇命,救助收留曹家一系,又是否算是包庇罪犯,纵容谋反呢?

  先不说曹家到底是否冤枉,只说今后若人人都如此做,那流放抄家还有何意义?

  他们若效仿,也逃向海外,再寻点什么回来,难不成圣上也还能再出尔反尔的赦免原谅不成?

&emsp

上一页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