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770-1780

“那里下种迟了,只种了萝菔……”

  一行人往湖边去,有踩着水车给灌溉的,有在湖里捉鱼的。看看身上的衣服,都差不多。

  萧啜不还要往前去,桐桐给拦了,“你们不知道谁战死了,谁活着呢。若是你们见了人,回去为难他们的家人怎么办?到这里就结束吧。”

  萧啜不看向萧奴:这是你的人吗?

  萧奴微微点头,不用去看,只这远远传来的说笑声还听不出来吗?就是大辽人。

  萧啜不看向雍王:“王爷果然高明。”

  四爷摆手,“人各有志,强求不得。或者,你愿意带他们回去?”

  萧啜不就道,“王爷,谁都有父母家人,他们每个人都有。你就不怕留下他们来,在关键的时候他们跑了吗?”

  四爷就往树下指了指,“那本王也不能杀人呀!”说着,就道,“不过,既然是叛军,驸马又何须非要回去不可呢?说到底,在辽国他们是罪犯,便是被歹人蒙骗,那叛离之后最多算是民户。两国之间门,民户需得交还吗?若是如此,驸马,辽国需得交还大宋多少民户?我若讨要,辽国肯还么?”

  萧啜不点头,“当然,你还我多少俘虏,我还你多少民户。”

  四爷沉吟片刻,还是摇头,“民户扎根于大辽,置产置业,突然之间门给送回来,一无所有。那么敢问,他们是感念本王呢?还是仇视本王?所以,我一直未曾提过讨要民户之事。百姓有选择在哪里谋生的权利。不若,你我协议,签一份契书。两国百姓可自由来往游走。我不限制这五千人的自由,他们愿意回归,随时可回归。如何?”

  “你是指大辽和雍郡之间门,百姓来往自由?”

  当然!榷场限制太多,不合适。

  萧啜不思量这个事,这对大辽来说,也是有利有弊的事。

  好处是:一则,放开之后,他们未必防得住,真要做点什么,其实是变的容易了;二则,交易频繁了之后,确实能补充不足。

  坏处同样有,就像是现在这样:人被吸引来,不打算回去了。

  而且,靠着雍郡的地方,多是以农耕为主的汉人城池,辽人在草原更深出,距离雍郡相对较远。说到底,雍王还是想吸引辽国更多的汉人回流。

  “我回去后会禀报陛下。”萧啜不不能拿这个主意,同样的,俘虏的事也就谈不成了。

  他不再提这个事,反而叹了一声,“公事不谈,咱们说点私事,不知道能不能卖我与公主一个面子。”

  桐桐就问说,“您是要说萧海里和萧奴都是你萧家的人,因此,想将这二人要回去?”

  话音才一落,萧海里就摇头,“我降了,自此为雍郡之臣,弃萧姓,就叫海里。”说着,往下一跪,看着四爷,“请您收容。”

  耶律岩母面色一变,缓缓的走过去,看萧海里,“你说什么?你要弃国而去?”

  萧海里昂着头,嘴角一撇:“回去公主能保我不死么?”

  耶律岩母抬手摸着萧海里的脸,叹了一声,而后喊婢女,“拿我的酒壶来,我与故人辞别。”

  奴婢捧了酒壶前来,耶律岩母颤抖着手拔出酒塞,然后递过去,“喝吧!喝完,恩怨便了了。”

  桐桐看着耶律岩母的指甲,心里叹了一声。

  萧海里一手抓着耶律岩母的衣摆,一手抓着酒壶。酒没喝两口手就送了,酒壶掉落,他嘴里不住的有黑血往出吐。

  耶律岩母抬手将萧海里一推,然后看向萧奴:“你别回去,回去也是死。回头我就把你的儿女送来。”你之败,非你之错,而是谋划之人错了。你对辽国的忠心,我知,陛下亦知。若非叫你死,那便是陛下之错,本公主之错。

  说完,她没再看萧海里一眼,转身就走。

  这样的耶律岩母,谁不惊讶?桐桐怔怔的看着对方的背影出神,心里还真就挺喜欢她的。

  第1774章 大宋反派(95)

  萧啜不在书房内不住的徘徊,萧蕴觉得转的头晕,“有何不畅,您直言便是。”

  “赵从真压根就没打算跟咱们好好谈。”回来细想,他提的那些都是初一想很有道理,可压根就不可能的提议。

  自来也没有这样的。

  若是毫无边界可言,何以区分国家?

  “说到底,他就是一本正经的在糊弄。”萧啜不一巴掌拍在桌子上,“真是岂有此理。”

  萧蕴沉默了半晌,才问说,“也就是说,这次什么也没谈成。”

  要战俘,他不说不给,只说带不走。

  给解释,他也不说不信,不仅不说不信,他还要一副非常信任的样子要打开双方的国境线。

  你跟他谈地上的事,脚踏实地就能办到的。他给你谈天上的,告诉你草原挪到天上,再送牛上去吃草去。

  他太正经了,正经的他当时真没反应过来,还傻呵呵的按照他提的思路在那里认真的斟酌其中的利弊。

  萧啜不气道:“我跟他谈眼下的事情该怎么解决,他跟我谈以后我们一定要怎么怎么样?这怎么谈?”也不说不谈,可一谈起来,那一个在地上,一个在天上,压根就碰不上。

  所以,没谈的必要了。

  这就是雍王的态度!他什么都不想谈。

  萧蕴就问说,“那册

上一页下一页